发光的本质是什么?
如果要排个物理学史上的科学家排行榜,有三位仁兄是毋庸置疑的前三,他们就是牛顿、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。这三位大佬都属于凭借自己一个人之力就完成了一个伟大理论。其中,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大定律;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;而麦克斯韦则是统一了电磁学,他提出了麦克斯韦方程,并且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以及光是一种电磁波。
也就是说,我们肉眼看到的“光”本质上是电磁波大家族的一份子,所以电磁波家族的其他成员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被看成是“光”,只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光而已。那“光”和温度有什么关系呢?
科学家就发现,在我们这个宇宙中,凡是高于绝对零度(零下273.15度)的物体都会辐射电磁波(发光);同时我们根据热力学第三定律可知:绝对零度是达不到的。于是,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:宇宙中所有的物体都在“发光”,只不过大部分的“光”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的,只有一小部分“光”是我们肉眼看得到的,也就是可见光。
举个例子,人体就是时时刻刻辐射电磁波,这个电磁波属于红外波段,所以我们肉眼看不到。
物质发光分为两种:
一种是物质本身发出的光,比如太阳,烧红的铁块。他们的颜色是由于他们的温度达到一定的高度,根据辐射定律,他们会发出对应波长的光,放他们能够发出可见光时,我们就能看到来自它们自身散发的特殊的光色。另一种是反射的光,就是来自环境的光照射到它时,产生反射,由于该物质的物理特性,它们吸收了特定范围内的光,反射出来的是未被吸收的光。所以原本白色的光少了一部分色光,剩下的色光组合成我们看到的颜色的光。我们就认为这个颜色就是物体的颜色。比如绿色的叶子,是由于叶子吸收了太阳光中非绿色的光,只剩下绿色光线逃逸出来,我们就看到了绿色的光线。
化合物颜色成因简介: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之所以能呈现出各种各样绚丽多彩的颜色,最根本的原因是分子结构中的电子能够对可见光发生选择性吸收,且化合物能够反射和透射某些波长的光。形成化合物时的反应条件(如加料顺序与方式、反应温度、反应物类别、溶剂种类等)、所形成化合物的颗粒大小、表观状态、聚集状态等因素,直接关系到化合物与光作用时发生的一些光学现象,如散射、干涉、衍射等,而化合物的化学组成、晶型、配位数、各种异构现象、介质和溶剂极性等因素,同样可影响化合物的最终颜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