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弟子规》说“丧尽礼,祭尽诚,事死者,如事生。”《礼记·祭统》曰“祭者,所以追养继孝也。”《论语·学而篇》曰“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矣。”每逢忌日或清明等日子,要举行祭祀活动,以拜祭先人、缅怀先人、感恩先人,借助祭祀来表达孝道,对后人具有教化的作用,是“承先启后,继往开来”,让子孙后代明白自己从哪里来,如同“孝”字一样,上面是一个“老”,代表的是上一代,下面是个“子”字,代表的是下一代,“老”与“子”合成“孝”字,代表上一代与下一代是一体的,是生命的共同体。
通过祭祀表达后人的孝敬之意,所谓“饮水思源”,念念不忘先祖的恩德,知恩报恩,让人们的德行、社会的风气变得厚道。可见古人的智慧,祭祀也是孝道的教育。《礼记·祭统》曰“是故君子之教也,必由其本,顺之至也,祭其是与?故曰:祭者,教之本也已。”道出祭祀具有教育的意义。
《朱子治家格言》曰“祖宗虽远,祭祀不可不诚。”祭祀要虔诚,必须要有诚敬之心。《左传·哀公十五年》曰“事死如事生,礼也。”《中庸》曰“事死如事生,事亡如事存,孝之至也。”对待先人要有如同还在世一样的态度,这是礼节,是对先人孝敬心的自然流露,感觉他们就在眼前一样,确实是至诚感通。